中国的外贸企业已经经历了疫情的第一轮冲击,如人员流动受阻、交通物流不畅、防疫物资紧缺、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等,还叠加了国际订单减少导致的接单难、先前订单出现迟延履约、国际物流不畅导致无法按时履约以及国外因疫情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等外部因素。随着疫情的国际性蔓延,在大多数外贸企业还未完全“消化”第一轮冲击的背景下,来自海外的第二轮冲击的“窗口期”又来了——因需求减少而取消订单、甚至会毁约,短期内境外疫情影响难以消除等带来的保订单、保市场的重任。

要将自贸试验区在出口免退免征的成熟经验向全国推广,对现有的出口退税政策动态调整退税幅度,大幅减少申办的材料手续和办理周期,才能缓解企业资金链紧张情况。进一步提高对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比例,扩大覆盖面,特别是把小微外贸企业纳入出口信用保险统保平台项下,降低企业费用支出,全额支持企业的投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保费,适当放宽理赔条件,主动扩大保单融资规模,加大对贸易融资的支持力度,保障企业合理资金需求,通过给企业降本增效来应对订单取消、出运拒收等风险。此外,阶段性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特别是应考虑进一步降低包括外贸企业在内的各类型企业的所得税和社保费用支出数额尽早纳入扶持政策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