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里,新加坡、马来西亚在中偏高和高技术制成品上占据明显优势,中国与其互补性要大于竞争性。与泰国相比,中国中等技术以下制成品的出口比例更高,但中等技术制成品的出口比例却远低于泰国,说明中泰在中偏低和中等制成品上存在激烈的竞争。越南、印尼、菲律宾在低技术制成品上对中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在其他四种技术类型制成品上有比较优势。近几年来,在国家的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下,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制成品出口份额逐年增加,相对于泰国、越南等国有比较优势,但与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同时,中国在中偏低技术制成品的出口上仍具比较优势,保持了增长势头。

据此,该著作认为中国需要在坚持互利共赢的理念下,因地制宜。例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出口整体技术水平都优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也明显高于中国,但由于当地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国家对最低工资、劳动税等有严格规定,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中国可以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包括低及中偏低技术制成品来满足其外贸需求。同时,中国快速推进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对外资和技术有着极大的需求,因此还可以吸引新加坡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前来投资办厂,通过更高水平的合作,实现国内高级要素的培养和升级,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通过出口产品差异化、引资条件改善等措施来弱化与越南、印尼等国的竞争关系。与越南、印尼和菲律宾等国相比,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逐渐呈现减弱趋势,而越南、印尼、菲律宾等国的青壮年人口比例较高,可以继续享受“人口红利”,因此通过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可以逐渐向这些国家转移,同时中国可以在找准相关产业后,加大对当地的投资力度,将中国制造业垂直产业链条上较为基础的生产环节外包到这些国家,实现错位竞争。这样既节约了中国的贸易成本,又为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互利共赢。除此之外,中国还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加快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贸易运输成本的减少提供便利条件。
